認領朴允錫宣教士
說到認領宣教士,要從宣教雜誌–〈萬族萬民〉季刊開始. 當時我讀到一篇短文〈宣教行動從身邊做起〉,其中一段話是這樣寫的〈當你收到宣教士的信說,近期只有蕃薯作為每日食物,實在難以下嚥云云:你不妨也用蕃薯當作一餐,同時為宣教士禱告,相信那個禱告是不同的〉。此時,我深受感動,於是,我心裏就有一個想法,決定關心在台灣的韓國宣教士。
展開認領的實際行動:
1999年,朴允錫宣教士來台北平安堂,經由李相蘭牧師介紹認識,初次見面,彼此交談之後,得知朴牧師來台灣學習中文,在極短的時間內,就要踏上牧會的路程了。對一位韓國宣教士來說,站在講台上用中文講道,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。朴牧師所面對的難題是, 所學的中文不夠用,他如何用神的話來餵養草場上的羊呢? 神給了我這個看見之後,我就著手收集好的文章供給他參考使用,同時也寫下自己的生活見證與他分享。感謝神奇妙的帶領,認領韓國宣教士的工作就在此展開了。
神給我一個屬靈的家:
記得初次拜訪台中第一神召會,剛好是星期三晚崇拜的時間,能與弟兄姐妹一同參加聚會,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在台中我並不孤單,因為神給我一個屬靈的家。
朴牧師是台中奇蹟的見證人:
9/21大地震,朴牧師不顧個人的安全,全心的參與救災的工作,陪同韓國救難隊,冒著生命的危險,進入台中大里王朝大樓,搶救被困的生還者。地震過後,也參與災區的重建工作,親自帶領教會的教友到災區現場,感受當時地震之威力所留下來的廢墟,同時探訪受災戶,給予他們最大的安慰,讓他們感受到上帝的愛。
熱情款待倍感溫馨:
2000年,農曆過年(年初二),朴牧師邀請我及會友們,到他家裏一同過年,師母親自下廚準備道地的韓國菜,桌上的每一道菜都非常的豐富,整個客廳洋溢著韓國過年的氣氛,使我感受到好像生活在韓國的家庭一樣,因有他們熱情的款待,令我倍感溫馨。
關懷宣教士的家人:
不只是關懷宣教士,更要關心宣教士的家人,當我這樣做的時候,我發現師母不管遇到任何事情,都先來到神面前禱告,祈求和感謝,無論為教會事工或為教友的需要禱告神、尋求神、仰望神、交託給神,師母成為我禱告的導師。大女兒 (耶宣)很喜歡看書,具有領導的能力,小女兒(世宣)喜歡交朋友,極為善解人意。
朴牧師是一位探訪高手:
每當探訪的時候,朴牧師都是給予別人高度的接觸(high touch),例一:醫院探訪,有一次,銀有的媽媽因為糖尿病引起全身水腫住院,朴牧師從百忙中抽空到醫院探訪媽媽,並且及時打電話給銀有,當電話接通之後,讓遠在台北的銀有,馬上就可以跟媽媽通話了, 如同站在媽媽的床邊,一起來關心媽媽的病情,牧者的關心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連結家屬一同來關心,這就是high touch。例二:台中第一神召會,每年舉辦一次退修會,為了幫助會友,能促進家人的和協,增進親子的關係, 2003年的退修會在埔里謝緯青年營地舉辦,牧師全心的投入整個退修會,但不忘記來個高度的探訪,會後帶領全體的會友,到附近的光明仁愛之家,探訪銀有的媽媽,弟兄姐妹為媽媽唱詩,禱告,祝福,讓媽媽感受到高度的接觸,特別是要道別的時候,既然有十二部車在大門口跟媽媽揮手,這個畫面給她老人家留下深刻的,美好的回憶,因為有耶穌的愛,愛能創造神蹟。
認領宣教士有神的美意:
原本預定認領二年,但總覺得好像沒有什麼理由不繼續的認領下去,直到2002 年 8月 平安堂牧師調動,總會調派一位李昇坤牧師來教會牧會,他也是一位韓國宣教士,這些年來,因為認領朴牧師的關係,無形中幫助我很快的適應新來的牧師,我主動的與牧者接觸和建立美好的關係,進而也成為牧者與會友之間溝通的橋樑,此時,我才明白,原來認領宣教士有神的美意。
朴牧師知難而進,迎上台灣宣教的挑戰:
朴牧師全家來台灣宣教,他們常常要面對許多我們想像不到的問題和困難,但他們為了傳福音,為了愛台灣這塊土地,願意克服生活上一切的難題,甘心樂意的奉獻自己的一生,相信在他們這一生當中,就如經上所說的,巳經嚐到傳福音的腳蹤是何奇的佳美。在此跟朴牧師及師母說一聲,謝謝! 非常的感謝!
~台灣教會有您們真好~。
主內 劉銀有 筆 感恩節前